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酵母样菌,常寄生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等部位,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免疫受抑制时则可致病由直接接触引起。新生儿鹅口疮为直接接触引起,因分娩时接触产道念珠菌或污染的食具而受染。
 

  二、发病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患者。
 

  三、诊断要点及症状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诊断,多发生在口腔粘膜、牙龈,重者咽喉部可受累,局部粘膜呈潮红斑片,表面覆以乳白色块状物,不易剥离,可有浅表出血。

  一般无特殊症状,有些婴儿出现吞咽困难和吸吮后哭啼。鹅口疮往往是深部真菌病的原发病灶,可向深部蔓延至咽喉、气管、肺或血循环内,也可向食管蔓延,但罕见报道。鹅口疮婴儿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呛咳,甚至呼吸困难、发绀,应疑及咽喉部或肺念珠菌感染。
 

  四、预防提醒
 

  “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母乳喂养时,应保持乳房及乳头的清洁,哺乳结束时,可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晕部,待其自然干燥。因乳汁有抑菌作用,可避免感染。采用人工喂养时,每次奶瓶、奶头用后都要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其他喂奶用的物品,如小毛巾等都要与成人分开,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太阳晒干。平时大人喂奶前或接触宝宝前都要注意洗净双手,做到预防为主。
 

  五、区别鉴别
 

  值得注意的是,鹅口疮病变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引起严重感染。因而得了“鹅口疮”后应尽早去医院治疗。但部分新生儿口腔的上腭中间及牙龈上有的可出现黄色的小颗粒或黄色的小结节,主要是上皮细胞堆积所致,俗称“马牙”或“鼓氏珠”。这都是生理现象,千万不要用棉签擦拭或用针挑破。一般数周后会自行消退。